信息中心讯|2021年10月17日下午13:30,分论坛三“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于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饭店C座6层17会议室成功举办。
陈文江教授
会议由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陈文江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院副院长王春光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钟涨宝教授进行评议。
——上半场——
杨发祥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杨发祥教授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可能路径。杨教授从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数字下乡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张力以及如何破除这种内在张力、实现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优化向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数字下乡能够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改善贫富差距,杨教授的分享为助力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
符平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符平教授以“语言是重要的人力资本”独特视角开始,探索语言市场对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符教授以广西特有的海洋民族京族地区的语言市场变迁为例,阐述了京族的生计模式变化如何塑造了他们使用的语言以及语言功能的变化,京族人民从使用京语生活到使用普通话、粤语进行生产生活发展活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反向机制的存在来保证京族的语言和文字的保存。同时符教授也呼吁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也要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多样性。
李迎生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李迎生教授提出社会政策能在推动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独特的作用,社会政策是应对“马太效应”的关键,能够对市场机制进行矫正,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且不应该只在再分配领域发挥作用。李教授提出当下应该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社会政策体系,这是新时代社会政策完善创新的着力点。在初次分配中应该提升中低收入层收入水平,构建公平的就业准入制度;再分配的关键点则是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积极进取性社会政策来适应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互构;第三次分配是一种先富帮后富的社会道德机制,应拓展慈善公益事业。
陈阿江教授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陈阿江教授主要探讨的是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振兴之道。在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中,“禁牧禁养”的背景下,农民的生计问题该如何解决?陈教授运用“二八定律”,提出了小比例农耕地解决饲料以及大比例草地、沙地、荒地禁休,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目的。陈教授从生态的角度切入探讨贫困问题,指出我国脆弱环境与贫困有关,打破生态的恶性循环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第一步。
叶敬忠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展示了其近年来在农政问题方面所取得的部分成果,阐述了农政问题的概念是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土地的制度安排,而乡村振兴的基本概念框架是农政问题及农政转型,并进一步指出农政概念的起源、内容以及目前建构了一个怎样的对话体系。叶教授还提出,做社会研究要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的农政理论尚未被国际学术界充分了解,因此中国学术界应该构建本土农政理论体系。
甘满堂教授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将福建乡村互助养老服务分为活动中心(基础)、—五保幸福园(升级)、—食堂(升级)与—敬老院(升级)四个层次。并提出运行机制为社区互助养老,即不仅提供场所还提供资金和人员。这种乡村互助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则主要以社区捐助为主,其中社区基金会是一种稳定来源。在此服务中,老年协会是基层老龄事业的重要载体,而激发乡村老年协会的活力是推广的重要方式。在结论中,甘满堂教授认为政府的支持是重要力量,传统宗祠与村庙是老年协会发展的文化基础,应通过社区互助的方式解决资金、场所以及人员服务的问题,并注重公益带头人的重要作用。
——下半场——
钟涨宝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钟涨宝教授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会带来的后果来说明乡村为何需要振兴,如果农村农民需求不旺,那么就不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发展的新格局。在乡村高质量振兴的核心问题上,钟涨宝教授认为通过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同时还要准确认清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即农业不只是产业,更是一种事业。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方面,钟涨宝教授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结构不断改进。
冯波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冯波教授先是追溯了共同富裕概念的界定,并在接下来分享了在大理进行实地调研的两个具体案例。冯波教授提到在脱贫工作中主要依靠的力量是外在的社会政策和外部力量,一旦外部力量撤出则难以独自进行下一步的发展。这样的难以进行体现出的是精准扶贫的脆弱性,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是关于如何解决自身动力的问题以及可持续性的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如何使被帮扶地依靠个人自助来达到自力更生。从这种外部条件来看共同富裕的话,可以发现外部援助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并非所有地方都具有外部援助的条件,因此共同富裕的可能性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
温莹莹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温莹莹副教授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内生力量,即村庄内部村民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意愿。温莹莹副教授通过有序逻辑回归模型来分析合法性机制对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的影响,其中的认知性和规范性制度变量反映了村庄公共物品供给动员组织的合法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公共物品供给参与意愿。
本次分论坛由甘满堂教授进行点评,他对于每位发言者的研究的优点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也针对每一个研究存在的可争议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陈文江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对每一位参会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希望可以在以后的学术中与各位学者进行交流与学习。分论坛三“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圆满落幕。
撰稿:马璐阳、魏政芳
摄影:黄彩红
编辑:张天帅
审校:梁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