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院新闻   ·   正文

分论坛二︱中国特色现代化视野下的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1/10/22浏览量:来源:

 

信息中心讯|10月17日下午13:30,分论坛二“中国特色现代化视野下的共同富裕”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饭店C座6层16会议室正式举行。

邴正教授

本次分论坛由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邴正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研究员担任上半场评议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担任下半场评议人,与会的八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

——上半场——

周飞舟教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变化看共同富裕”。周飞舟教授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对国家和农民关系进行理解,他以自身所做的扶贫研究为基础,从“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范式出发,讨论了西方理论视角对中国国情的适配性,进而结合中国传统历史视角,提出应以“家”为核心,作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通道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周飞舟教授提到,总的来说,国家唤起农民对家庭的向往和追求,农民响应国家,二者形成较为良好的互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从中也体现出农民“家国一体”的思维模式。

张翼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以“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及风险治理”为题进行发言。张翼研究员认为当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的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人口红利、市场经济和社会流动四个影响变量。第二次转型阶段中的主要影响变量包括:一,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即要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培养创新能力;二,依法治国与现代社会秩序建立,应把法治作为支撑,用法的秩序架构社会秩序;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尤其是在社会没有被充分培育的前提下,要推进社会办社会;四,生产新的社会流动渠道,规避阶级固化与阶级差异的进一步扩大。提到社会转型的影响时,张翼研究员指出,社会转型是非均质性的,它生产出社会风险。基于此,张翼研究员提出,应把治理重点转移到社会这一主体上,应在基层治理中强化“社会治理社会”的力量,通过开发社会力量促进新社会结构的生成,激发各项活力。

文军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面向不确定性:共富社会建设中的治理困境及其反思”。文军教授首先解释了共同富裕的社会这一概念,强调共同富裕追求的是多元面向,本质上是回归到人的主体性问题。其次,文军教授强调,当我们关注作为建设共富社会的推进机制的社会治理时,我们更应关注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客观特征。不确定性应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来理解,在社会建设中则体现在发展主体、发展环境、发展方式三个层面。建立社会秩序作为社会治理的目标与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张力,使得现阶段共富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治理面临价值、方法、行动、结果四个层面的困境。文军教授提到,因此,我们应该从治理功能、治理机制、治理行动与治理韧性四个角度着手,在不确定中寻找一种相对确定性。

冯仕政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社会治理新格局”。冯士政教授指出,当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新方位,这种追求的变化主要包括美好生活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冯仕政教授进一步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去产能,还要上品味。尤其是在推进经济、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建设问题,如人际关系与消费者品味问题,所以不仅要激发市场物本,还要厚植社会人本,促进富和仁的结合。接下来冯仕政教授将西方强调的治理与中国强调的治理进行来对比,他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更强调公共精神,即强调从连结到团结,从散众到合众再到和众的转变。

吴忠民教授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吴忠民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现代化历史方位中的共同富裕”。吴忠民教授提出从四点来考虑确立“共同富裕社会”概念的合理边界:一,共同富裕社会离不开必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差异将是社会发展中永恒的议题。新技术革命一定会带来差距,我们应允许合理甚至较大差距的存在,但是认可差异要以保障民众基本生存尊严底线和利益向上为前提。二,共同富裕社会离不开市场经济。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极大困境,而超大型企业出现垄断问题,应区别对待,对中小微民营企业进行鼓励和爱护,对市场超大型企业进行反垄断。三,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义。四,共同富裕不等于福利过度,要注意福利过度陷阱。我们要从这四点把握好共同富裕社会的概念,避免国家走向固化甚至没落。

杨典研究员

上半场报告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院副院长杨典研究员进行了评议。

——下半场——

林聚任教授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林聚任教授就“城乡空间重构与城乡融合发展”这一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林聚任教授主要结合空间社会学讨论城市快速扩张引发的问题并试图探寻解决办法。林教授以新空间观为基础,把城市问题上升到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层面,认为城市蔓延与城市空间扩张已成为发展趋势,并带来了明显的空间分化。这种分化不仅表现在城市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也体现在城市和乡镇之间。基于此,林聚任教授指出,城乡空间关系的调整与重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主要包括变革城乡空间结构、激活城乡空间要素、确立空间新秩序四个方面。

方巍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方巍教授发言题目为“关于浙江省公众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调查的研究”。方巍教授就公众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进行了实证调研,他带领其团队通过电话访谈,对在浙江省内随机抽取的两千个样本数据进行讨论和分析。讨论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共同富裕的目标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民众对理想生活的目标有更多文化民族的特色,与传统社会中大同社会的建设诉求相关,而现实诉求则更侧重于收入的充裕和平等。二,影响共同富裕的因素集中在收入水平、居住地、职业是否体制外几个因素,调研结果强调我们关注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区域不平衡问题。三,民众所在地与共同富裕发展目标差距和职业是否在体制外影响了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试验区的信心,这提示我们关注体制问题中凸显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基本保障的问题。

谢俊贵教授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谢俊贵教授以“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信息环境共享探论”为主题进行了发言。谢俊贵教授首先在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和定义了信息环境和信息环境共享这两个概念,提出信息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由信息资源、信息设施、信息制度等构成的一种人类信息化生存与发展环境,信息环境共享则指由国家与社会共建共治的信息环境为广大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社会目标与社会过程。接下来谢俊贵教授指出,当前信息化发展存在非均衡性,信息分配存在不平等,因此要推动信息环境共享,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他认为,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信息环境共享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很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未来更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民信息意识,促进国民信息素养提高,完善信息法规工作,开展信息共享技术开发,推动信息共享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对上述研究做了精彩点评。

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分论坛二“中国特色现代化视野下的共同富裕”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热烈的讨论,会议取得预期成效,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侯中杨、赵馨瑀

摄影:张 慧涛

编辑:张天帅

审校:温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