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社会学研究》主编,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宋庆龄基金会理事等职。1984年、1987年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和哲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及兴趣:农村社会学;社会结构与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
个人履历
1987—1993,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1994—1997,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1997—2001,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审
2001—2005,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5—2006,任中国社会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006—2013,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纪委书记、研究员
2014—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20— 2022,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2022—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
学术成就
出版了《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等专著(含独著、合著和主编)30余部,发表学术理论文章、研究报告等60余篇,出版译著4种。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学部课题1项,科技部、水利部重点课题1项;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调研项目和创新工程重大研究项目各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有关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交办重要科研任务近30项。
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6),水利部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一等奖(2项,2007年,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奖(9项),中国图书奖(2项,1998年,2000年),第四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论文奖(2010),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社会学优秀论文奖(2013),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优秀学术成果论文一等奖(2016)、二等奖(2010)、三等奖(2006)。
院长寄语
2020年的9月,社科院党组实施第一波科教融合部署,根据教育部的学科专业特点及归类体系,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先行组建了12个科教融合学院,包括今天正式成立的社会与民族学院的前身——社会学院。2022年以来,院党组决定进一步推进实施和深化科教融合战略,并且决定,在原社会学院的基础上,将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相关的教学系同社会学院融合重组形成新的学院,并正式更名为社会与民族学院。办好新组建的社会与民族学院,是院党组和社科大交给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重担和使命,激励我们勇于担当,勇于奉献,不负使命。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的指示,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社科大的支持和帮助下,凝心聚力,认真贯彻落实社科大办学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聚焦于“国家队”的定位,围绕完成“国家队”的任务,去履行“国家队”的使命,坚持“入主流、入体系、一体化、一盘棋”的办学方略,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融入社科院体系,贯通本硕博培养体系,实行一体设计、一体部署。
我们将紧紧围绕“不追求规模和数量、重在质量、起点要高、水平要高、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探索“研究型教学”,充分挖掘各研究所(院)的科研资源,将它们融为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不断完善和创新学院内部教学科研体制机制,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走出一条富有我院特色的“科教相济”、“科教相长”的科教融合之路。
我们将全面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的要求,以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国际知名学院为方向,以培养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最高层级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探索科教融合机制下的学院办学规律和特色,不断完善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将团结一心、融合一体,各出其力、各尽其责、共担使命、共同奋斗,努力实现师生相友、科教相融、教学相长、同窗相合。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扩展视野、紧跟前沿、联系实际,把同学们的学业成长、学术成长、人格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让所有从我们学院走出的学子成长为国家栋梁和社会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