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 | 张翼:社会转型: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量:来源:

信息中心讯:2025年4月21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笃学讲堂第40次讲座顺利举办。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教授主讲,题为《社会转型: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张翼教授通过援引大量详实的数据,深入剖析了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现象与问题,从多维度展开风险与治理关系的论述,为学院师生理解转型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内在逻辑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来自社会与民族学院5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教授主持。

张翼教授围绕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典型风险特征与社会治理挑战,从历史案例、社会理论、现实问题到未来趋势展开深入探讨,视野广阔、分析透彻,引发在场听众热烈反响。张翼教授指出,社会转型历经工业化、后工业化等阶段,各阶段风险表现不同。当前风险特征与传统不同,人为制造的风险更为明显,体现在制度、经济、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同时,制度化带来诸多风险,如金融危机、环境污染等,人口结构、生育率、老龄化和城镇化结构的变迁也会带来社会风险。

如何从学术研究角度考察这些现象和问题,张翼教授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如何面对和超越西方社会学界以风险社会理论和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为核心的研究框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研究视角,建立中国社会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社会学起源于对社会秩序构建的需求,其发展应紧跟科技进步。社会治理要重视社会的作用,开发社会力量,形成自平衡机制,防止社会倒退。同时,要注重思想和文化建设,避免风险转化,关注社会分层动力和机制在新社会条件下的变化。

如何通过社会治理化解风险,张翼教授以社会政策领域为例指出,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不同阶层的诉求也在发生分化,达到普遍的社会共识难度变大,深化改革的挑战在增多。在第一次转型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人口红利,发展制造业并促进社会流动,成功化解了诸多风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变。目前,中国在第二次转型中面临新挑战,需要完善制度设计,让生产关系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战略目标。

讲座最后,主持人赵一红教授做出总结。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针对风险社会的治理,有一套成熟框架,包括风险社会的辨识、评估、管控和治理,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角度挖掘学术价值和视角。此次讲座为理解风险社会、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张翼教授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有助于在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更好地应对风险,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撰稿:张玉洁

摄影:张天帅

编辑:张天帅

审核:赵亮员、赵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