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回顾 | 张翼——社会结构转型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1/11/17浏览量:来源:

 信息中心讯|2021年11月1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教授举办了“社会结构转型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为主题的讲座,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赵一红教授主持本场讲座。本次讲座是社会学笃学讲堂系列之一,社会学笃学讲堂由社会学院主办,学生社团信息中心、社会学社承办。

 讲座伊始,张翼老师首先阐述了选择“社会结构转型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为主题的原因,那就是从刚结束了的六中全会的讲话出发,把对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回顾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相结合。

 什么是现代化?这是张翼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张翼老师认为,现代化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不断转型过程,包括生产方式的转型、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型、消费结构的转型和思想观念的转型等等。换言之,即是与传统社会相比,我们的社会变化的程度以及对传统社会改造的程度。张翼老师提到,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已经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直到现在,已基本完成了工业社会建设而进入到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服务业社会或后工业化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最为标志性的实践就是小康社会,从一开始的的提出到总体建成再到如今的全面建成,同时也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张翼老师认为我国经历了两次转型。我国的第一次转型,也就是从温饱型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型期间的重要治理成就。张翼老师认为,这个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改变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在改革开放期间,整体上我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现在基本上完成了后工业社会的前期准备工作。相比于印度、巴西等其他人口大国,我国更好的发挥了人口红利,抓住了人口发展的机会之窗,实现了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同时,在中国GDP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我国将封闭型社会转变为开放型社会,市场经济也起到了重大的资源的高效化配置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大学生的分配、农民工的进城还是整个中小城市的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过程,都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又取得重大的现代化进展。以上这些优势推动了我国的社会转型,造就了中国的奇迹。

 紧接着,张翼老师总结了我国在这个阶段值得骄傲的转型成果。首先是在贫困形势上的变化,我国从绝对贫困阶段进入相对贫困的扶持阶段,解放了将近一亿的贫困人口,使贫困人口进入相对贫困阶段,而相对贫困事实上是一个全世界都共同面临且长期存在的现象,这一转变就已然表明了我国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第二,我国在社会结构上也完成了从低收入群体为主转向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转变,现在的教育招生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创造了非常大的教育红利,适龄人口中有一千三四百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把劳动力的新增人口从原本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主转变成以大学生为主,这个转变就是教育结构的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

 第三,在农业生产方式上,我国之前已经从“大锅饭”走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这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却无法实现农民的富裕,所以在今天又转向了合作社农业和产业化农业,同时也改变了基层政府的职能,从管理农村地契为主转变为服务生活为主,向着农业职业化的方向前进。

 第四,在国家建设上向高收入国家转型,但是要注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过,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问题,英法德意等国家现在进入一种停滞状态,而许多拉美国家也面临着现代化不足的问题。

 第五,在居住方式上人口的流动加强。人口总乡村向城市到小城市向大城市的集聚、从西部和东别向东南沿海的集聚、从相对分散相城市群都市圈的集聚。在交通更为发达的城市,“虹吸”现象更为严重,交通的发展也会加剧集聚,这些都加固了从乡村社会到城镇社会的大转型。

 第六,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上,从曾经的土地、劳务、资本、资源转向科技和数字,充分发展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七,在就业领域上,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在向服务部门转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粗放经营向绿色低碳发展,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的转变,工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型,从劳动密集向科技密集部门转型。

 第八,在数据获取方式上,从传统信息依赖向多元信息阶段转型,信息播方向从单向混道转型为网络化互为主体性,传播的自上而下转变为多元渠道,信息的被动接受性转变为信源的消费选择性。

 最后,在人口上,我国由成年型向老龄化再向老龄型转型,从节制生育走向鼓励生育阶段,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教育阶段,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

 张翼老师接下来谈到了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风险和国家安全。张翼老师认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转型不是均质的转型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群体会产生断裂,这些群体对于社会和政府的期望依然是传统的,因此就会产生一种风险。国家应当严防这些风险,不能要经济风险波及社会风险,再从社会风险转变为政治风险。

 张翼老师认为,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第二次现代化转型,即从小康社会进入共同富裕社会的转型,这个转型过程是困难的,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针对转型期间的困难,张翼老师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解决动力源的问题,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推动高质量就业实现。第二,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依法治国和建立现代社会秩序,解决社会失范的风险。第三,在现代化过程中,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强大的内需基础,促进双循环战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建构共同富裕社会新形态,夯实新发展阶段的执政基础。第四,要畅通社会流动的渠道,包括阶层内部流动和跨阶层流动,房子阶层固化风险。张翼老师在最后总结到,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形成良治环境,避免风险的结构化,力促基本实现现代化。

 最后,同学们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位同学问:实现未来的愿景要面临哪些挑战,并且我们应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张翼老师回答:主要有三个风险:第一个是老龄化的风险,我们要把科技发展速度和老龄化速度赛跑。在鼓励生育方面,事实上中国已经开放政策,并且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实行各种鼓励政策,但是收效甚微,科技才是关键,单方面鼓励生育是不行的。第二个风险时国家的总体状况,要保持国家的稳定。第三个是贫富分化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要缓慢解决,不能急于求成。总体上看,国内问题才更为重要,解决好国内问题,国际问题自然不足为惧。

 第二位同学提问:东西差距如何解决?

 张翼老师回答:东西差距和南北接差距一样需要解决,东西差距是历史问题,而南北问题是近五年的问题,南方快速发展,而北方却有些缓慢,差距同样不断拉大。要通过人才的配置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单纯的进行资源配置。

 第三位同学提问:农村现代化中如何组织农民开展高科技创新?

 张翼老师回答:要取决三个方面的力度:第一个是农民工进城打工以后,把大量的钱转移支付到农村,通过汇款经济改造家乡。第二是农业的企业化经营,经过土地的流转发展企业化的农业。第三是集中农民,建设社区,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实行城镇化。

 最后,赵一红教授对整场讲座进行总结,概括了讲座的主要内容,表示了对张翼老师的感谢,以及对同学们的热情的鼓励。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熊梦圆

编辑:张天帅

审校:赵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