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实践   ·   本科生实习实践   ·   暑期实习   ·   正文

暑期专业实践之田野笔记①重庆奉节篇:走进田野,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2/09/28浏览量:来源:

 【编者按本篇推送赴重庆奉节调研的三位同学的田野笔记,分别是熊梦圆、谈芯羽、徐元皓。调研主题分别为:疫情影响下的重庆奉节旅游治理效能研究(熊梦圆、谈芯羽),疫情下的县城青年就业问题(徐元皓)。指导教师:赵联飞,赵亮员,王莹。

 【第一篇】

 一、准备与期待

 这次调研的地点奉节距离我家并不远,出发前我就接触到了好几个奉节人,简单熟悉了一下奉节当地的方言。到达奉节站后,因为等待火车晚点的同学,我们坐在站台广场上休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重峦叠翠的景象,然后是一面显眼的大屏,播放着孩童们正朗诵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心中不免感慨,奉节诗城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远方的山峰上还有着一句鲜艳的标语“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

 这是我第一次进行田野调查,转入社会与民族学院以来一直对田野这个词有着深深的向往,俗话说“进入田野才能算真正的进入了社会学”。我们的导师赵联飞老师是个很细心的人,在调查开始之前就在生活和学术上叮嘱了我们良多,也提前安排了一些任务。我和我的同学提前阅读了奉节的一些相关报道,然后我们一起写了一份简略的调查提纲。有了这份提纲,我的心里多了一点底气,初步了解了我们的任务和安排,之后就要尽力去做。赵老师告诉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必须有背景,也就是他的历史。同时也需要细心地观察身边的小事,从小事中感受。

 二、实地点滴

 开始调研的第一天我们首先跟着导师去拜访了各个相关单位,在乡村振兴局的引荐下,我们拜访了商务委,市场监督局,社保局,文旅委等部门,和他们完成了初步的对接工作,为以后的资料交接打了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列出了所需要的的资料清单,投递给各个部门,等待他们的回复。

 之后我们就开始着手访谈工作,在这个领域我和同学都是完全的小白,所以犯了不少错误,进度也非常迟缓。我们拜托文旅委向我们推荐了几个访谈对象,但是在不清楚文旅和他们之间是否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就贸然向对方拨打了电话,对方对我们非常不信任,多次解释也没能完成访谈,这让我们的访谈进度停滞不前。我们再次转头向文旅委寻求帮助,但是正好赶上他们的工作繁忙期,对我们这边也顾不上,到了调研的第四天,我们依然没有拿到完整的资料,也没有完成一次访谈。偶然间,我们跟随师姐来到电商中心时,机缘巧合获得了一位旅游博主的联系方式,于是我们决定调转方向,暂时搁下文旅委的人选,自己接触一些访谈对象。这位博主成为我们成功完成访谈的第一个人,非常幸运的是,她还向我们推荐了一位导游,虽然那位导游现在已经改行,但是她的妹妹仍旧还干着导游的工作,并且也接受了我们的访谈,我们激动地完成了这两次访谈。峰回路转,文旅委那边也帮助我们联系了许多相关从业人员,帮助我们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至此,我们的访谈任务全部完成。

 在这些访谈中,我们最初很生涩,经常陷入沉默,但是随着访谈次数的增多,我们也越来越熟练。在导师的点拨下,我们知道了这几点:1.在访谈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对方讲述的兴趣,尽量让访谈对象多谈;2,访谈前要对访谈对象做一个初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讲述;3,尽量让访谈对象处于一个安全的氛围之中,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说出真心话。

 这次调研一共有四个小组,有着不同的调查方向,在每日总结时,我们对更多方面有了了解,比如对场景的观察需要涵盖那些基本要素;对于机构的运行要总结出基本的流程方向;在线上访谈时需要对语气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每天的例会交流上,我们不仅在学术上取长补短,而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也学会在外田野调查的很多细小经验,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和当地居民闲聊搭话,在聊天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观察身边的环境,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些日常的思考也拓宽了我们思路。

 这一次田野调查对我非常难忘,不仅是在学术上获得了新的体验,在生活中也有了很多的感触,我们的导师不仅解答我们学术上的困惑,也常常教我们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这十四天对我来说,已经成为塑造我的一部分。(供稿:熊梦圆,2020级本科生)

 【第二篇】

 在火车上时我在不停翻看着与奉节县相关的新闻,把它的百科词条和奉节县旅游业十四五规划的文件看了一遍又一遍,满怀期待地看着列车一路疾行至层峦叠峙的山城重庆。那是2022年7月25日,当晚的奉节县迎来了一场暴雨,奉节高铁站一度暂停运营,导致我的火车因此晚点,我也就成了调研组里最晚到达的一个。

 这是我第一次跟随我的导师进行调研,出发前的几次短会中,他从学术与生活两个方面叮嘱我们,嘱咐我们撰写一份调研大纲,多看一看奉节相关的新闻与文献,嘱咐像我这样不能吃辣的同学备好胃药以防万一。那一份看似成型又毫不接地气的报告躺在文件夹里让我紧张,太多问题堆积以至于无从下手,但好在可以和同行的同学与师姐交流进展,让我知道在实地调研之前不用将准备工作做得特别细致,重点还是要做好背景调查工作。

 赵老师说,想要很好地理解一个社会的现状,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比如我们的项目就可以参考两条历史脉络,一是奉节县在疫情期间是如何度过的,做了几次核酸检测,经过了几次病例爆发;二是近十年间旅游业是如何发展的,它的GDP、景点建设、旅游城市的开发等等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了解了这些历史,再去看现在的社会才会比较透彻。

 项目开始前我们先跟着老师去拜访了奉节县的文旅局,希望他们能给我们联系几个访谈对象,并为我们提供与调研主题相关的政府文件。回到酒店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与提前做的功课列了一份需要的政策清单。

 正式的调研开始于27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们真是懵懂无知。我们拿到访谈对象联系方式后,稍微措辞写了个稿就直接拨打了他的电话,十几分钟的对话以碰壁告终。在复盘会上老师指示了我们几个点:1、文旅委的工作人员没有事先与他们打过招呼,所以我们其实在致电过程中处于一个身份不明的状态;2、我们在打电话前需要充分对访谈对象本人做好功课,包括但不限于他的公司性质、年龄、他是哪里人等等;3、我们在致电时一直在主动发言,而让访谈对象产生兴趣的方式则是需要他来多说话;4、在自我介绍措辞中犯了一个错误,让他对我们产生了警惕。

 这些教训让我们后来联系访谈对象时不再莽撞,在定制不同身份的访谈对象提纲时也各自有所取舍。在这期间,其他组同学的进展也让我收获颇丰:提供需要文件清单时,要明确年份;在访谈期间,需要对资金的来龙去脉保持敏感,问清钱款拨放的清晰的数据流;访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追问意识,让访谈对象将信息点描述得尽量细致;询问工薪等数字时也要敏感,是税前还是税后,五险一金怎么样;访谈对象给出的程度副词也不能放过,什么是“比较好”,什么是“不太难”,对方心中的程度不一定与我们想的一致,这些“模棱两可”的程度一定要询问清楚……由于整个项目组共有四个不同方向的课题,我们在开展自己项目调查的同时,也会给其他同学帮忙。这让我们都有所收获,还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这之后,我们顺利组织了两次访谈,参与了一次座谈会。有过之前的教训,在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对已收集资料的处理上都能有所注意,渐渐地,那股强烈的陌生与紧张感开始变得松弛,知识与资料汇入我笔下时的兴奋变成了调研的主旋律。

 另一件我学到的事是如何在调研期间进行比较完备的资料编码工作。所有的文献、照片、每位同学的录音资料都要进行特定格式的编码,方便查找。在每一天工作结束后的复盘会上,都要进行简单的事件史记录,方便在多日以后撰写报告时,能够清晰有序地回溯记忆。财政上每一天都要清账,当日的账单必须当日算清。

 在山城的记忆对我这个平原长大的人来说真可以称为“8D魔幻”,截然不同的山城氛围,伴随着几乎全新的访谈经验组成了我的十四天。每每回首,我都清楚地知道,这十四天的经历不止是我一块漂泊的记忆板,而是在无声中融入了我的成长。(供稿:谈芯羽,2020级本科生)

 【第三篇】

 从青碧的平原到延绵的丘陵,再到层峦叠嶂的群山,高铁飞驰,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从家乡来到了重庆这一我从未踏足过的城市。到达的那天是7月25日,当天夜里奉节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火车也因此晚点了半小时。在下车出站之后,一阵湿润清新的晚风从山间拥来,吹拂我身,也抚慰了我躁动的心。

 本次实践是由导师带队在重庆奉节开展的社会调研。此次调研分为几个小组,各自有着不同的调研主题,而我选择的主题是关于疫情下的青年就业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调研主题,是因为今年开年以来各地频繁爆发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大,在结构性压力和周期性压力的双重压力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生活中,毕业生都表达了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因此我认为,通过奉节的案例对县城青年就业问题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这是我第一次前往实地调研,心情自然有点紧张。赵老师叮嘱我们,做调研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功课,调研的思路大纲,当地的文化历史,最近的新闻和发展现状……太多的事,太多要考虑和准备的东西一下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好在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友好,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从何处入手,这让我受益良多。

 赵老师说,要探究青年就业的现状,一方面要考虑到全国青年就业的普遍性,研究要对全国县城的青年就业有所探究;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在奉节这一县城开展案例式的调研,所以也需要考虑奉节当地的特殊性,对奉节当地的就业现状进行梳理,进而以小见大再拓展到全国。在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我将我的这次调研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奉节政府各种政策的收集,第二部分是通过问卷收集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数据,第三部分是通过采访几位当地的大学毕业生,了解他们就业的经历。

 在到达奉节的第二天,调研正式开始。我们首先是跟着老师拜访了当地各个政府部门,和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工作,回到酒店我们再将需要的文件梳理出来列出清单。在这几次走访中,我对社会学研究和调查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政府部门对现代社会的参与管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任何社会调研都离不开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在走访当地有关部门之后的几天里,我们开始忙活问卷和访谈的任务。发布问卷总体来说还算顺利,先是和老师同学讨论设计出来,然后在通过当地高中的团委去联系当地高中的往届毕业生。访谈的过程则遇到了许多波澜:我和另一位21级的同学都是首次进行半结构访谈,俩人都对此毫无经验。我们在打访谈提纲的时候,还是按照设计问卷的思路去设计半结构式访谈的提纲,因此首次进行的访谈简直是惨不忍睹。在之后的复盘里,老师指出,半结构访谈的思路与问卷设计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半结构式的设计总体来说更像是一次案例研究,需要受访者去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半结构访谈不能完全按照提纲来,甚至提纲不能写的太详细,访谈总体进程必须跟着受访者的节奏走,不是我问你答,而是你答什么我就顺着你的话继续问一些更深入的东西。访谈中不能只关注自己想要询问的问题,必须深入的挖掘受访者生命历程;拿就业举例,不能一上来就直接询问你就业状况如何,而是从学习和生活中入手,一步步复现受访者生命历程中关于就业的过程,将其进行决策的条件尽量的重新还原,如此才能做到深访的目的。

 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几次访谈和座谈,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有和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访谈,也有和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有了第一次访谈的教训,在之后的访谈中,我们渐渐进入了状态,不再像前几天那么紧张,不断取得进步。

 两周的调研很快就过去了,回首在山城重庆的十四天里,有辛苦也有收获,有挫折也有成长。这半个月不仅让我收获良多,也促进我和老师同学们的关系,更让我明白:社会学的学习不只在书本上,更在田野中。(供稿:徐元皓,2020级本科生)

撰稿:熊梦圆、谈芯羽、徐元浩

编辑:方菲、张星原

排版:张天帅

审核:赵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