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余万名。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传媒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88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6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75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37400余人,其中,研究生3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600余人,留学生22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17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4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78.7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
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旅游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2017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从事教学、科研、专职辅导员等工作(有关岗位要求、专业需求和招聘计划等详见附件1-7)。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热爱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求真务实、敬业乐业、甘于奉献,能够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学历和资历要求按照公布的岗位条件执行,拟接收博士研究生的科研业绩成果原则上要达到我校聘任副教授的基本要求。
优秀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胜任本职工作。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本科生年龄不超过25周岁(1991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86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辅导员岗位以辅导员招聘公告为准),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6年12月31日以后出生)。人文社科类高层次人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1971年12月31日后出生);自然科学类高层次人才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6年12月31日后出生)。具体岗位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执行。
1、结业或肄业者;
2、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者;
3、与其他单位已签订聘用协议,原单位不同意解除聘用协议者;
4、体检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不符合上级有关文件规定者。
1、教学科研岗位引进的博士提供安家费,非教学科研岗位引进的博士原则上不提供安家费。
2、重点支持专业引进的外校博士提供博士安家费20-30万元,非重点支持专业引进的外校博士提供安家费10-20万元,均一人一议。
3、本校毕业博士提供安家费2万元。
4、硕士计划若能引进相应专业的博士,则按重点支持专业兑现博士安家费。
(二)科研启动费:科研启动费以科研立项的方式申报,重点项目5-10万元,一般项目1-5万元,具体资助金额由学校组织评审确定。
(三)住房:学校按照《安徽师范大学周转房管理办法》提供周转房。
(四)博士配偶安置:对特别优秀或者急需的博士,其配偶在异地工作,学校可酌情安排配偶工作;或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实行有偿安置。
(五)高层次人才:按照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兑现相关待遇,一人一议。
此招聘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招满为止。公告发布至少15个工作日后,各用人单位可根据报名情况,不定期组织考核,需提前4个工作日将招聘考核方案报人事处备案。
(一)网上报名。应聘者进入我校网上招聘系统报名 (http://210.45.192.166:8080/hire/hireNetPortal/search_zp_position.do?b_query=link)。再投递一份至邮箱:ahnu_rsc@126.com 简历标题:毕业学校+专业+应聘
(二)资格审查。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和应聘者自身条件进行简历初选;校人事处会同有关部门对初选入围者进行资格审查;用人单位根据学校统一要求,通知资格审查合格者来校参加考核(审查未通过者,学校不再逐一通知)。
(三)材料准备。来校参加考核的人员,请务必携带以下材料:应聘岗位要求的学历学位证明、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前期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证明、学习成绩单等材料(以上材料均为原件)。
(四)考核方式。招聘考核可采用笔试、试讲、面试等环节,考核组根据应聘人员的笔试成绩、试讲成绩、面试成绩、业绩成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议,采取实名制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按平均分排序,从高到低择优确定拟聘人员。
(五)体检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
对于拟聘人员,须按时到学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标准和规程执行,有关费用自理。
对于拟聘用的专职辅导员,学校还将统一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
(六)公示签约
体检和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均合格的拟聘人员,学校将分批在校园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一周。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与其签订就业协议。
(一)2017年最终拟聘用人员必须在2017年12月31日前取得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和就业报到证等材料(1、应届毕业生提供学校核发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其他应聘人员提供最高学历、学位、职称等证书复印件,同时出具原件;2、留学归国人员须提供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如暂未取得,应聘考核时可以持我国驻外使馆开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替代);3、非应届毕业生若无报到证,如有聘用单位,入校报到时,须提供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证明材料;若无聘用单位,须托管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供无工作单位的证明材料),逾期学校将不予聘用。
(二)我校人才招聘实施网上填报招聘信息,不再接收其它纸质求职材料。在网上应聘过程中若遇到系统网络等问题,请及时联系人事处,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三)我校对拟聘用人员采取试用期制。试用期为1年,期满且考核合格后正式聘用,试用期计入聘用服务期。
(四)我校2017年招聘计划以安徽省教育厅最终批复为准。最终解释权归安徽师范大学人事处所有。
若有不明确之处,可与人事处王老师、杨老师联系
电话:0553-5910066;
邮箱:ahnu_rsc@126.com
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邮编:241003。
安徽师范大学人事处
特此公告。
由于招聘表格过大,请点击查看下列招聘计划表。
网址:http://zhaopin.91boshi.net/html/ahsfdx/list1.html
附件:1、《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教学科研岗位进人计划表 》
附件:2、《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教学科研岗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表 》
附件:3、《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实验技术岗位进人计划表 》
附件:4、《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公开选聘专职辅导员公告 》
附件:5、《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非教学单位专技岗位进人计划表 》
附件:6、《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附属单位教学岗位进人计划表 》
附件:7、《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人才引进重点支持学科(专业)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