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下午三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特聘教授景天魁主讲的“论群学元典——探寻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第一个版本”研究生经典学术讲堂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此次讲座由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教授主持,线上200余名同学参加。
讲座伊始,景天魁研究员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正在从事的学术事业,即力求梳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为社会学寻根。同时,景天魁研究员还向在座的各位同学介绍了研究群学元典的重要意义,以此激励同学们树立远大学术理想,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以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投身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建设,以实际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
什么是中国社会学的“根本”?中国社会学只个“舶来品”吗?这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家争论的热点,景天魁研究员引经据典,从古籍记载、古文描述中寻找答案,从近代各名家的观点展开论述,最终确定荀子的群学为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并提出了群学的合群、能群、善群、乐群四层命题。
接着,景天魁研究员从《荀子》一书的“劝学”篇、“修身”篇开始,阐述了合群的前提和根基;又从《荀子》的《王制》篇中,阐述了合群到能群的原理;同时在《王制》篇中,以能群为基础,梳理出善群的概念;最后从《荀子》的《强国》篇中,勾画出乐群的理想状态。景天魁教授强调合群、能群、善群、乐群是构成群学命题体系的主线,它构成了群学元典的重要特色。
循着合群、能群、善群、乐群这条主线,群学是如何丰富其命题的?景天魁教授指出群学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平台,将概念体系转化为命题体系,从而将命题体系展开为修身(合群)、齐家(能群)、治国(善群)、平天下(乐群)四个层面。
在修身(合群)层面,群学认为,人之所以合群就在于他“明分”,人是“明天人之分”、能“与天地相参”的独立主体;强调修身为本是合群的根基。
以合群为前提,人才能处理好己与他人、与家、与宗族、与社会的关系,这就是“能群”。群学把“家”是能群的基础,更是群的基本单元,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
“善群”既是人“合群”的体现,也是人“能群”的结果。之所以“家齐而国治”,是因为家与国是同构的,治国就必须“善群”。
群学具有“四海一家”的“天下观”,乐群是群学的最高追求与理想境界。荀子指出,乐群要坚持“天下为公”理念,认为“公则天下平”是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保证;乐群就是要把“以和为贵”作为基础,坚持“和而不同”,采取“兼爱相利”,以实现天下大同。天下大同是群学的使命与抱负。
在“一线四层”的格局之上,景天魁研究员构建了群学命题体系的原本结构,在《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一书中,景天魁研究员梳理出群学的4个基础性概念(群、伦、仁、中庸)和30个基本概念。相应地,群学命题也被区分为基础性命题和基本命题。景天魁研究员指出基础性概念的含义贯穿于群学的整个概念体系并构成每一个基本概念的共同基础一样,基础性命题也贯穿于整个命题体系并为每一个基本命题确定了基础性的意义,以此环环嵌套,构成群学命题体系的整体结构。
在群学命题体系的原本结构之上,景天魁研究员进一步说明群学的命题体系更具有自身的演进逻辑。其演进的奥妙首先在于“整合”。群学命题体系的演进逻辑,不是分析的、区隔的、非此即彼的区隔-分析逻辑。如梁启超在讲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时说,中国人什么都讲“合一”,追求的就是“合一”,“知行原是一个字说两个工夫”,知是(为)行的知,行是有知之行,本是“一物”,或谓“知行本为一事”、“心与物合一”、“心与理合一”。知之于行、义之于利、道之于功,在西方的“区隔分析逻辑”中,是要把二者的界限分得越清楚越好,甚至为了分得清楚,不惜把二者对立起来,而在中国传统思维中,二者不过是“本一物而二名”。其次,群学也是贯通的,荀子特别强调“解蔽”,“蔽”则塞,“蔽”则障,去蔽则通。最后,景天魁研究员指出群学的命题体系更以合群、能群、善群、乐群为主线,呈现为依次递进、层层包含和提升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同时又是逆序递归的——后者依次包含前者并且是前者的提升。每个环节都不是相互独立和断裂的阶段。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包含这种浓厚的递进又逆序递归色彩。
景天魁研究员在讲座结束时引用了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的一句话: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他说,研究群学元典也不是为了历史,而是为了将来。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因此建设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中国特色社会学,是时代赋予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使命,也是社会学学科继往开来的必然方向。通过梳理群学的概念体系,从本土文化出发,挖掘中国古代社会学的根源,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须从头做起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构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注解和重要推动力。
撰稿:王翰飞
排版:张天帅
审校:赵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