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讯|2022年6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首席执行专家李炜老师做客社会学院笃学讲堂,带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调查事业发展概述”专题讲座。社会学院笃学讲堂由社会学院主办,社会学院信息中心、社会学社协办。社会学院赵亮员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社会调查研究概述,二是当前国内大型学术调查介绍,三是社会调查的流程,四是社会调查的未来展望。
在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概述中,李炜老师首先回顾了中国社会调查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以前的发轫阶段,这一阶段内,社会调查被引入中国的社会研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初步建立。第二阶段是1979-1989年的破冰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学的恢复,社会调查事业重建并发展。第三阶段是1992-2000年的规范化阶段,虽然当时的资金和技术还有所不足,但仍然出现了一些经典的大型调查。第四阶段是2001年至今的学术化和新媒体阶段,更多的大型学术调查相继问世,比如CGSS、CSS等,奠定了我们现在中国持续性的大规模的学术调查的基本底色。
李炜老师接着指出,社会调查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在社会科学诸多学科中得以应用,李老师从社会调查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四个功能分别加以解释和举例说明。社会调查的描述功能,是指调查研究能够准确地测量社会现象,了解国情民意。比如说,基尼系数可以描述国家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状况。社会调查的解释功能,是指社会调查可以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探究成因。比如说,根据CSS2006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职级等人力资本因素能够解释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的差异,启示我们关注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社会调查的预测功能,是指社会调查可以估计未来条件下社会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比如说,失业状况与犯罪率的关系,可以形成预测模型。社会调查的干预功能,是指社会调查能够为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提供参考。比如,“全国职工队伍调查”为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工会组织提供数据支持。
在第二部分,李炜老师介绍了当前国内的主要大型社会调查项目,如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发起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社科院社会学所发起的中国社会阶层状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执行的中国综合社会调(CGSS)、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西南财经大学发起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1]。
最后,李老师着重介绍了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起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该调查于2005年启动,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为目的,选取全国7000-10000余个家庭为样本,对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进行长期纵贯调查。李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该项目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地图地址绘图系统(CSS-CARS)和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系统APP,以及调查数据的发布渠道“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http://csqr.cass.cn)。
接下来,李炜老师梳理了社会调查的流程。大型社会调查大致需要经历行政准备、督访培训、实地访问、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这五个阶段。在调查前期,调查团队需要做充足的行政准备,比如凭借公函与各地政府联系,提前到村/委会联系等等。还需要对参与大型社会调查的访员进行规范、全面的调查培训课程。CSS调查的督访培训包含12门课,总时长达32小时。下一个阶段是实地访问,CSS调查采用现场小组的工作方式,1名督导和6-7名访员在一个村区共同工作2-7天来完成该地区的访问。之后还有一系列质量控制方式,包括对问卷及采访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电话回访、回听访问录音、实地回访等。最后一个阶段是应用相应的软件或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李炜老师对于社会调查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社会调查未来发展的第一个趋势是从单一时点调查走向历时纵贯调查,比如有固定调查对象的追踪调查。历时纵贯调查可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第二个趋势是计算机辅助调查(CAS)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调查方式分为入户面访、电话访问和邮寄问卷访问三大类,现在电子介质和远程通信技术能够拓展传统的入户访问形式。比如说电脑辅助个人访问(CAPI)技术可以将问卷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对访员的念读和整个访问过程进行录音、设计逻辑跳问和逻辑检验以及转换和传输数据。第三个趋势是多类数据库平台的拓展。原来调查数据只有一种,就是调查数据(Survey Data),而现在纳入了另外两类数据,即元数据(Meta Data)和并行数据(Parallel Data),这两类数据对原有的数据进行了扩充。元数据包括了调查说明、调查地点信息和调查执行说明。并行数据则包括访员行为数据、样本管理数据等,对于访员的监督和样本管理有辅助作用。最后一个趋势是多源数据的综合利用,社会调查数据越来越多地与人口普查数据、民意调查数据、自媒体数据、互联网使用痕迹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对接。
基于诸多趋势,李炜老师总结出了未来社会调查发展的前景,他提出了“三个时代”的命题:一个海量数据库的时代、一个行为追踪与对策模拟的时代、一个E-Social Sciences的时代。现在的数据库非常的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把数据串联起来,让它发生增值。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在线下的行为往往能够在线上有所反映,便于我们进行行为追踪和对策模拟。同时,互联网社会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单独的虚拟化社会。因此,我们将会进入以数字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时代。
讲座最后,同学们就数字世界的数据搜集、参与大调查项目的成长与收获等话题与李炜老师进行互动,李老师也进行了深度的解答和回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撰稿:林欣然
摄影:郑雅贤
排版:张天帅
审核:赵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