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动态   ·   正文

李康老师谈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理论

发布时间:2020/11/06浏览量:来源:

 2020年10月30号,应社科大社会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副教授李康老师做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笃学讲堂系列讲座第三讲,作了题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理论——以《美好生活》为例谈社会学的想象力”的精彩讲座,社会学院副教授韩芸老师主持讲座并评议。社会学笃学讲堂由社会学院主办,学生社团社会学社、信息中心承办。

李康副教授

 李老师的讲授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展开。

 首先,李老师带领我们对《美好生活》一书的内容进行了回顾。他指出,本书的研究定位有两个:一是破除学科囿限,即将民俗学与历史学融会贯通,开拓文化领域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二是解构文化霸权,通过探究瑞典中产阶级世界观和生活方式如何转变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主导文化,来研究文化定义背后的文化。之后,李老师又说明了本书的两个研究视角——“将惯常陌生化”和“将一元异质化”。在何种意义上,我们描绘人类思想、行为、欲望、需要的概念和分类系统其实是文化变迁的产物?我们自身的文化观念多大程度上受到诸如自然、私密、爱、品味、权力、个性等的影响?我们对熟悉之物往往熟视无睹,因此所谓“将惯常陌生化”的视角,就是指用历史的方法来反思日常的习俗化,还原事物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探究其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差异又在于何处;而提出“将一元异质化”的视角,是因为历史承载的文化形式往往给人一种稳定不变的印象,但其实不同群体已通过多种方式赋予它多样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共享的文化体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构造,文化如何被塑造和再塑造,又如何处理矛盾和差异,如何进行扬弃这样的问题就有了重要的探究意义。至此,研究定位明确了目的,研究视角指出了方法,那么研究材料是什么呢?接下来,李老师通过对现代时间的多元性、文化性和纪律性的介绍向我们说明了本书的研究素材除了文本(民族志)之外,还包括了诸如器物、制度和观念等非文本的研究素材。

讲座现场

 在对书的内容进行简单纵览之后,李老师带我们梳理了他眼中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几点相关视角。

 一是“历史化与去自然化”。学习将自我陌生化,脱离自身所处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摘掉被学科视角建构起来的有色眼镜,进而反思问题和分析工具的生成过程;制造时间纬度上的他者,从历史中回顾不确定性。二是学习概念的社会史的提问方式,分析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在不同时代和同一时代的不同作者那里是怎样使用的,这种使用本身又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三是阅读生活,进行学人的自我反省。“我们一无所见处,或是完全黑暗,或是彻底光明。新的观照之下,理论不再只是将光明带入黑暗,助人见其所未见;还在于从光明中揭示惯常,让可见之事显现出惊奇,散发出未知的诱惑,制造出新鲜的观照,挑战主导性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也改变研究者自己。”

韩芸副教授

 讲座最后,韩芸老师对李老师的精彩讲演进行了评议,李老师也耐心地接受了同学们的提问。提问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再一次向李老师表达了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附:为飨读者,笔者摘录了以下文字帮助大家理解讲座内容。

 “这本书解构瑞典中产阶级以及它在西方世界的同伙,他们在19世纪建构起来甚至渗透到20世纪的种种神话。在某种程度上,它使我们重新认识之前以为永恒或是客观的事物:时间、性、卫生,甚至大自然本身,这些事实上都是主观地营造出来的,服务于特定阶层的需要和利益,乃至于不惜牺牲其他的群体(尤其是性别方面),中产阶级首先打倒了封建贵族,然后是无产阶级。此前也有人提出过这种观点,但常常是历史学家,洛夫格伦和弗雷克曼的原创性在于,他们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中产阶级通过日常仪式和规范,建构起自身文化霸权的方式。作为民族学家(非人类学训练的视角),他们看到社会事实的建构方式,不仅有文字,还有仪式、禁忌、姿势、远游等潜移默化的隐形途径,强化中产阶级价值观。中产阶级的幽灵依然活在我们的餐桌上,度假中;甚至幼儿园、卧室、厕所,都在展示这种文化如何度化自身;它通过繁缛的日常仪式和象征展演,创造出普遍的、高人一等的幻象。”

—————《美好生活》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光、夜与生命

 必须得有一束光,至少曾有一刻,照亮了他们。这束光来自另外的地方。这些生命本来想要身处暗夜,而且本来也应该留在那里。将它们从暗夜中解脱出来的正是它们与权力的一次遭遇: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次撞击,对他们匆匆逝去的短暂一生,不可能留下片纸只言。权力埋伏在那里,守候着这些生命,监视着它们,追踪它们……所有这些生命,本应注定活在所有话语不及的底层,甚至从未被提及就销声匿迹。它们只是在这次与权力稍纵即逝的接触中,才得以留下自己的痕迹,短促、深刻,像迷一样。因此,根本不可能重新捕捉它们处于“自由状态”时的本来面目;只有当它们落脚在权力游戏和权力关系所预设的滔滔雄辩、出于战术考虑产生的片面之醉或者奉命编造的谎言中,我们才能把握它们。

————福柯《无名者的生活》

撰稿:马东光

摄影:张云沛 石普凡

编辑:张天帅

审校:韩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