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的发展和汉藏佛教美术深入研究,同时为了给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学术观点、分享学术成果、促进学术联系的国际平台,10月22日至24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维也纳大学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五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顺义宾馆召开。我中心文物鉴定专业佛教艺术方向马骥越、王彦嘉两名同学受邀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两位同学聆听多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发言,接触了最前沿的学术课题,了解了最新的学术动态。他们表示参加此次会议受益良多,使自身得到了锻炼,也促进了自身学术素养的培养与学术能力的提升。
北京的仲秋,微寒却也不乏阳光。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中心文物鉴定专业佛教艺术方向的首期硕士研究生,我和马骥越同学作为文博中心的代表有幸受邀出席了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艺术系,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在顺义宾馆举办的第五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研讨会。
作为该专业的新人,坦诚言之,我们的专业刚刚开始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尚浅,学力浅陋。可能对会议的具体内容有诸多方面的理解局限,不过作为藏学艺术领域的入门学习者,有幸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在我看来,可谓大有裨益:
首先,最大的收获体现在眼界的开阔上,这次会议的两个最主要的举办方:维也纳大学艺术系和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研究中心是世界和中国藏传佛教专业方面领军团队,代表了中外藏传佛教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长江学者宁强为首的研究团队也在藏传佛教图像学上有诸多建树,特色鲜明。让我们在一开始就接触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藏学的最前沿课题和知识,对藏学这门学问之深刻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其次,与会学者高深的学术功底令我们深深折服,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当数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田中公明先生,他虽为日本学者,但在作报告时文本语言均用英语,包括一些艰深的佛教用语均可以很好的用英文进行表达。类似情况还体现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周女士身上,她不仅做了自己的主题发言,探讨了香山和热河的藏传佛教相关情况,还多次担任了会议的同声传译,把涉及众多藏文梵文词汇的藏传佛教资料翻译的精确流畅,令人赞叹。在藏学艺术学术领域之外体现了极为深厚的语言学功底。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最直观的体会就是:藏学是一门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学问,传统上来讲,藏学艺术的研究高地在德语区国家,主要是奥地利瑞士德国等国家,中国的藏学研究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大有发展,但相比前叙国家尚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要做后起之秀首先要破语言关,作为各种学术会议工作语言的英语自是不必赘言,要想在藏学研究上取得原创性的成果,初步地学习藏文梵文巴利文等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短期内不可能有系统性的领悟和理解,但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应该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与会期间我接触了很多外国学者,其中很多奥地利学者的汉语水平非常之高,可以很好的进行日常交流,譬如同乘一班电梯,他们可以很好的用汉语与你进行沟通,要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同时精通梵文藏文。作为藏学入门者,这点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我感到了与学界前贤的巨大差距,更激励着我在学术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在本文的结尾,再次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中心给我们文物鉴定专业佛教艺术方向安排了如此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机会,使我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