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专业社会工作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03浏览量:来源:

随着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新型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城镇化、集约化模式发展路子,率先在董集镇黄河展区的11个行政村实行合村并点,尽最大限度有效利用土地,集中居住,拆除分散的原有村庄,集中建设高标准的农村社区,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又能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其生活品质。

随着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新型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城镇化、集约化模式发展路子,率先在董集镇黄河展区的11个行政村实行合村并点,尽最大限度有效利用土地,集中居住,拆除分散的原有村庄,集中建设高标准的农村社区,既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又能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其生活品质。原有分散在大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11个村庄的近2000余户农民,由以前的低矮破旧的平房,一跃变成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崭新楼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生活品质明显提升。虽然条件改善了,但却打破了他们原有的村庄界限和邻里亲情圈,按照户型面积和房型,住进了整齐划新的杨庙农村社区。房屋被拆迁、土地被征用、居住被安置,在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管理变服务的变革转型时期,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和谐发展,垦利区委区政府决定以合村并点搬迁型社区为试点示范.以社区平台建设为抓手,创新社区治理服务理念和模式,走一条社区服务转型发展之路。

2017年6月,山东东营市民政局与东营市垦利区幸福佳社工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仪,开展杨庙社区“快乐‘童’行”专业社会工作试点项目,重点开展以帮助失地农民家庭子女为服务对象的专业社工服务;2018年3月份在此基础上,垦利区社区办联合董集镇政府又与幸福佳社工中心签订“社区一家亲”农村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农村社区党建为龙头,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理念,采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对对满足黄河下游南展区合村并点搬迁型农村社区多样化服务需求、促进搬迁性型社区和谐发展与创新发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为切实做好项目的运行,幸福佳社工机构又专门聘请东营市内的老牌社工机构—幸福里社工,为该项目提供业务指导和督导服务。

一、合村并点搬迁型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面临的各类瓶颈问题

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是聚集了过去11个行政村的合村并点搬迁农民的新型农村社区,现有居民近2000户、5300余人。由于社区内大批搬迁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养栖息的土地,为了生存和发展,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员急剧增多,留下较多的老人和准留守儿童在社区。而多数老人又年迈体弱且伴有多种老年病、无力照看孙辈,祖孙隔代之间存在交流上的隔膜。社区内家庭氛围缺失,缺乏亲情交流和情感支持。

其次,由于社区内居民来自不同的村庄,居民之间熟悉程度较低,互动较少。居民生活由过去宽敞的农家小院,变成现在集中居住在空间局限、人口密集的楼房和小区生活,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居民还不能完全融入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加上受过去在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因公共卫生、物业管理、房屋漏水、楼道占用等回题发生的纠纷和争吵较多,社区居民之间缺乏友好互动、相互关怀包容的和谐邻里关系,社区缺乏聚力。

另外,社区居民由村民变成了居民,便民生活服务、就业安置帮扶、看病就医与健康保健,文化娱乐休闲、安全保障等各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多。如何引导社区居民更快融入新型农村品质化生活,激发社区社会组织话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成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和瓶颈。而面对合村并点搬迁型农村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利益矛盾,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如何采用科学的社区工作方法,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有效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尽最大限度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化解合村并点搬迁型农村社区中面临的多种矛盾,成为社区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二、专业社会工作在合村并点搬迁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中的实践

(-)了解居民所愿,动员社区自组织力量,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活力

项目伊始,幸福佳社工专门安排8人,分成四个小组,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走街串巷,进家门、拉家常,全方位了解社区内居民群众的情况,记录了大量详实全面的数据资料,为项目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基础数据。为了与社区民间一些萌芽性自组织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幸福佳社工融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民间团体的活动,发掘社区人力资源优势、并深入了解每个民间自组织的专长和目标方向,寻求合作空间,设计适合他们的活动计划,以协调和动员社区自组织力量参与社工活动。在此过程中,一些社区自组织成员也成为社工活动中的志愿服务者。

在社工牵头组织的“清风夏夜.浓情社区”消夏晚会活动中,千余居民纷纷走出家门,观看社区自编自演的各类文艺节目。同时,仅三十余桌的百家宴席,座无虚席,许多居民早早就从家里端出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边品尝美味,边欣赏文艺节目,增进彼此了解,共叙邻里情,大家其乐融融,增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活动中,“辣妈帮”艺术舞蹈队的成员们,展示了日常排练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垦利农家舞,让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红色党建”能人团从原先11个行政村“两委”成员中推举出的民俗表演艺人,也展示了一把好手艺,既传承了垦利当地的非遗文化,又在党员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截至目前,在社工的带动下,已挖掘出包括红色党建能人团、“辣妈帮”舞蹈队、“留住乡愁--守候老家”摄影组、“棋乐无穷”象棋协会、“救在身边”党员急救组、“太极兴趣组”等队伍在内15支自组织队伍,涌现出北范党支部书记赵小华、社区党员李国厂、居民王海芳、潘学武等30余位社区能人达人。这些自组织带头人有一半以上是党员,他们有些成为社工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以及与社区居民的联系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出了领头羊作用。

(二)扩展资源链接,挖掘社区居民潜力

1、整合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实现社区内公共设施资源的最大化有效利用。杨庙社区属新建农村社区,远离市区,但硬件建设标准高、设施全,社区办公及服务场所一应俱全,既有近3000平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电脑室等必备场所,还有室外活动场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更有银行、卫生服务站、商场超市等。以前,社区也曾搞过一些利用社区公共场所的计划,但不够持续,也没有内生动力,致使这些场所长时间闲置。如何发挥这些社区场所的资源优势功能,最大限度充分利用好社区内硬件资源,也是摆在幸福佳社工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后,居民对此不以为然,居民对场所的利用意见很大,居民认为,有场所不能用,就是搞面子形象工程。原因是,社区人手不够,也无人愿意负责,造成了场所利用一阵风。

项目社工结合各项活动的开展,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次商讨后,征得社区的同意后,提出由较为成熟的自组织带头人负责社区内各场所的管理和使用,制定出年度计划,由社工来监督和考核,通过技法自组织的内生动力,进而带动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现在的杨庙社区内是天天活动不断、笑声不断。

二是多措并举,解决社工项目活动经费的缺口。社工开展活动的经费主要通过项目经费和社工机构自筹为主。社区大型活动的费用开支通常由社工与社区提前做好经费预算管理、社工机构也会主动与一些商家、个人等联系并争取合作,由商业机构活动经费,解决活动开支。比如“浓情五月天、情暖母亲节”、“城乡儿童手拉手”、“幸福夕阳、圆梦重阳”等大型社区活动,社工机构广泛联系银行、企业及慈善爱心企业和个人来赞助,在活动中设计了有奖问答环节、不仅活跃了现场的气氢、面且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在社区开展社工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了一家难做事的不利局面,社工机构、社区及社区外部源三方达到了互利互惠,社区内外通力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服务效果。

三是四社联动,整合社区内外人力资源和社区团体的优势,打造党群连心互助社。社工在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及网格长、楼栋长、自组织带头人、热心人的组积和纽带作用,把他们吸收到“415社区一家亲”党群连心互助社中来,使他们成为调动社区其他资源的领头人。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四社联动平台,“党员+网格员+社工+志愿者”四位一体融合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生活圈。实现以党建引领为主线,统筹社区事物,拓展社区资源网络的目标,一方面以当地资源回应党员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引智着力,提升社区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持续化。

目前,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社区一家亲.温暖星期六”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杨庙社区一道独特的服务风景线。每周六,由社区党员、专业社工、社区自组织带头人、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常态化走进社区,开展帮困救济、扶贫扶志、医疗保健、法律普及、文体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受到社区居民一致欢迎。他们成为社区里的第一批志愿者,在社工活动社区文明创建中各尽其,也激发出其他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2、挖掘社区党员和社区居民的潜力,推动居民参与

社工在项日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据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的才能,鼓助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才能加入社团组织或为居民提供有偿的便民眼务,切实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

董集镇新李村党员李国厂,办有一家五金和钢窗加工店,在社工与志愿者常态化为社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他看在眼里,由刚开始对社工项目持怀疑态度,到志愿者义务帮他做服务,慢慢感化了他。自今年6月份起,他也主动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义务为社区居民开展修锁、维修服务。他自己兴奋地说,“为社区居民做点事,终于找到党员先进性了。”小阶村居民王海芳在社区开有一家理发室,每月免费为社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理发,对行动不便的,她主动上门理发,被居民称为“居民的贴心人”。在她的感召下,其丈夫和两个女儿,每周六也主动参与到社区“温暖星期六”服务活动中。王海芳还是Rh阴性血型(熊猫血),多年来,她义务献血达13次,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社工还挖掘楼栋长、网格长和社区老党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动员社区中热衷于社区事务、积极性高的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吸收社区积极分子成为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定期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志愿服务技巧、志愿者团队等方面的志愿者骨干培训,让他们成为社区邻里互助、维护社区治安、参与社区事物的重要一员,起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开展小组工作,巧搭社区互助支持服务网络

针对农村社区中老年人较多的现状,项目社工在开展小组活动时,侧重“爱暖夕阳”老年人互助支持小组的进行。鉴于社区面积较大,为便于老年人活动方便,该小组分成两个平行小组,在社区南北两个活动室分别进行。每个小组分别有近40名组员,来自原先11个不同的村、年龄从65岁到80多岁不等。社工通过小组活动,激发组员们的集体智慧,让他们共同商讨如何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并且为入生活困境的组员出主意,帮助其走出生活中的阴影。在小组活动中,社工充分挖掘组员的潜力和优势,有的社区老党员和积极分子成为小组长,他们能有序地组织成员讨论问题,帮助组员化解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在社工的引导下,他们也能正确理解人的生老病死,表现出能勇敢地面对死亡和战胜疾病的乐观态度。在小组活动中,社工还发现了一批文艺人才和社区活动的积极组织者,他们热心于社区事务,只要是社区需要的地方,他们总会积极参与。许多组员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成了老友,有需要会互相帮忙,有活动会一起参与,有烦心事时相互

倾诉。小组活动不仅缓解了老年人的不良情绪,也搭建了老年人相互支持的平台。

针对社区内青壮年人外出打工,准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社工结合社区实际开设了“向young花开”关爱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小组。通过举办430课堂、游戏互动、亲子活动等方式,帮助小组员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学会沟通与交往技巧,学会感恩父母、学会自理能力,促进组员正向改变和健康成长。为达到“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营造这些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项目社工还分别策划开展了“爱与陪伴”、“守护朝阳”、“HSH成长天空”等小组活动。通过整和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各级团委妇联、社区内外有爱心的志愿者成为社区儿童的关爱者,他们通过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发展社区青少年成为社区“米粒志愿者”,周末定期带领儿童走进空巢老人家中,陪伴老人,老少同乐。

社工还利用周末、晚上等闲暇时间,在社区组织外出务工家长和孩子,开展“心心相伴”亲子游戏活动、让儿童与家长在一起平等互动交流,通过向家长传输正确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教会家长挖掘儿童的潜在能力、尊重儿的兴横爱、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四)注重教育引导和培训学习.培育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社工的能力建设

项目社工从一开始驻进社区,并没有赢得社工作者的配合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社区看到社工所做都是为社区着想,全是为居民谋取利益,社区工作者开始慢慢接受社工,潜移默化中,“二工”融为一体,形成了合力。这些变化的过程,靠督导的多方努力,更靠社区和居民的理解予配合。因此,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更有时间和精力,搞好自身素质的提升和业务学习的强化。

一是注重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的提升。在项目的引导和促进下,董集镇杨庙社区的社区工作者从最初对专业社工的不理解、疑感,转变为现在会思考在社区工作中如何应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物业纠纷、居民邻里矛盾等棘手间题。在具体工作中,幸福佳社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同理、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服务理念,以此影响社区工作者理念的转变。在社区事务处理过程中,幸福佳社工也建议社区工作者多听取社区居民的诉求,多深入居民身边体察民情,尽所能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社工还通过鼓励社区工作者报考社工师职业水平资格考试、举办理论和业务培训班等方式,与社区工作者一起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社工也帮社区重新认识居民,社区居民以前多是面朝黄土背靠天的农民,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对国家政策不甚了解,需要社区工作者要有极大的耐心去为他们讲解相关政策,化解因对政策的误解带来的社会矛盾。经过社工的引导和感化,社区工作者在对社区居民开展工作时,改变了以往的惯性思维和传统的工作方式,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温馨积极的态度,充分尊重每一位居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政府形象的作用。

二是强化社工能力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社工全程参与并由幸福里社工督导和高校专家的业务指导和帮助,从社工理念渗透,社区工作方法应用、社区需求分析到如何解决社区问题等方面接受全程指导,确保了项目社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幸福里社工实务督导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手把手教会杨庙社区3名项目社工掌操了从需求分析、方案计划制订到工作计划实施、过程工作评估等方面的实务操作方法,井且引导他们主动寻找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间题,进行分析研判。

同时,项目组3名社工还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培训,项目主任还是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拥有较为丰富专业知识,经常组织项目组社工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有利提升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务技能。经过近半年多的指导和培育,3名项目社工从初期不知如何开展实务工作,到现在已能结合项目要求和社区实际独立制订服务方案,全方位在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能应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针对社区儿童开展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是注重社区自组织骨干和社区居民能力的提升。在提升社区自组织骨干的能力上,社工通过深入自组织内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通过社团会议讨论社团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社团组织人员分工,协调社团组织活动有序开展。社工引导社区团体骨干参与志愿服务精神倡导,志愿服务技巧、志愿服务内容等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为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带动社区其他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互帮互助、友爱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在社区教育方面,项目社工不仅向居民普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知识,让居民学会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项目社工还链接了专业律师、医院医护人员、救护和消防专家等专家资源,向居民宣传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医务健康知识讲座,讲解应急救护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大力宣传社工服务理念,吸收大量的社区志愿者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员,充分发挥其能力优势,进一步壮大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队伍。广泛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讲座,普及上千居民,提高了居民的思想素质,改善了居民的观念,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也激发了社团组织的活力。目前,社区15支自组织已能自主性开展活动,调动了近30名党员和80余位居民骨干的服务热情,从社区内部进一步撬动起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