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我院邀请了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田宝伟教授为我校2019级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的学生开展“沙盘游戏治疗”讲座,讲座由郑玲老师主持。本次讲座主要围绕沙游的概念、发展历史、治疗原理、治疗优势以及个体自发性沙盘的具体操作过程展开。
沙盘游戏治疗法亦称箱庭疗法,体验者通过对沙具的摆放,将自己无形的内心世界有形化,在治疗师帮助下,找到回归心灵的途径,进而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得以化解,帮助人们认识自我、感悟他人、实现目标。
首先,讲座开始前,田教授带领大家做了全身心的冥想,感受完全放松的自己。随后,通过让大家回忆关于“沙子、水、泥土”的记忆,分享体验玩沙的奇妙感觉,引出沙具有塑形、整合、回归和治疗的作用,体悟人人都可以成为心灵的探索者和建筑师。
田老师带领几位同学体验触摸沙子
田老师请触摸沙子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其次,田教授介绍了沙游治疗的发展历史、治疗原理和治疗优势。沙游是由瑞士荣格心理分析家多拉·卡尔夫于20世纪中期创立的一门心理治疗技术,它的治疗原理可以概括为“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形之于沙”,重点是强调过程中来访者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通过摆放沙具,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治疗师适当的陪伴和引导,从而增强来访者内心的能量。田教授还通过教师、高校学生、儿童摆放沙盘的事例,向我们讲述了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治疗师的角色、态度、重要特质。治疗师要全程投入地陪伴来访者,并且接纳各形各色的来访者,建立信任、安全的治疗关系;针对来访者在创作自己的沙世界过程中,要扮演“守护者”的角色,守护治疗的空间和氛围;除此之外,治疗师作为“参与者”,要聆听和观察来访者的言语、非言语的细节和表现,从而切身感知来访者面对的问题;治疗师的最重要的角色是“陪伴者”,这是表明愿意陪着来访者一起面对无意识的问题,最终来访者可能会拥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问题。
最后,田教授通过讲述“个体自发性沙盘”的具体操作步骤:创造沙世界、体验和重新配置、治疗、记录沙世界、连接沙游体验与现实世界、最后拆除沙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满满的干货。
通过此次田宝伟教授的分享,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沙盘游戏治疗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也启发了学生可在实务中运用的一些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