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习实践   ·   MSW实习实践   ·   实习动态   ·   正文

在见习中感受,在学习中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医务社会工作学生北京急救中心实习

发布时间:2021/06/11浏览量:来源:

 2021年6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2020级医务社会工作学生在北京急救中心(以下称“中心”)进行了第四次实习活动,本次实习旨在对医务社工如何介入院前急救工作进行学习和探讨,同时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同学们还了解了中心的发展和历史、调度流程,相关急救知识及AED的用法等知识。

 一、北京急救中心简介

 北京急救中心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医疗救援机构,地处前门西大街,前身为北京市红十字急救站。1983年意大利政府与中国政府合作兴建了北京急救中心,1988年3月25日正式投入运转,同时开通了"120"急救电话。当时设有院前急救和院内医疗两部分。1997年被评为三级甲等急救中心。2004年增设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2005年进行部分功能转型,撤销了院内医疗部分。目前主要承担全市120指挥调度、日常医疗急救服务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急救网络建设与管理、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等任务。

 二、急救知识培训

 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勇老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心的任务、工作流程及负责此次培训的老师,这些老师不仅仅负责本次培训,还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相关单位提供急救培训。

 首先,培训老师介绍了当下我国公民急救知识的不足、普及率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延误对突发疾病患者的救治。例如,当身边有人突然倒下,我们却不知如何应对,最终错过了“钻石四分钟”、“铂金二十分钟”以及“黄金时段”,患者可能因此成为植物人,甚至失去生命。

 其次,培训老师向同学们演示了遇到突发情况应如何应对。简而言之,需要做到评(评估现场是否安全)、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呼(向周围大声呼救)、救(运用急救知识做应急处理)。在此之中,AED的使用和胸部按压特别重要。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同学们每组两人进行练习。在练习与再次指导后,培训老师根据操作的规范程度予以打分,对合格者发放“心脏拯救者”证书。

 三、调度中心介绍

 北京市急救中心充分开放中心的场馆和设备,同学们在讲解老师带领下参观了中心的调度指挥大厅及车载急救设备。深入细致的讲解及现场互动,让同学们对如何用信息化手段调度指挥120急救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急救车载有了全面的了解。通过讲解,同学们深刻理解了120急救工作的紧张、规范、专业以及担负的神圣使命。

 四、医务社工介入院前急救的探索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工作领域中几乎看不到社工的身影,北京急救中心率先探索了一条医务社工介入院前急救的道路。中心的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心目前承担的北京市医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之一《医务社工介入院前救护服务志愿者组织建设的探索》。该项目是王勇老师带领社科大2019级医务社会工作方向的研究生与中心相关老师开展的。项目融合了多方力量,通过医务社工倡导,社区志愿者响应,中心培育,形成并总结了医务社工+志愿者融入院前急救全流程反应模式,缩短了社会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升了社会自救互救能力。通过此项目,同学们在直观感受医务社工在院前急救领域角色与作用的同时,更开拓了专业学习的新视野。

 五、收获与成长

 通过一个上午的实习,同学们表示感受颇深,收获颇多。首先第一点是学会了紧急情况下自救和他救的急救理论与急救方法,这对同学们来说很大的帮助。其次是对整个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公共卫生与公共健康事业的了解和认识,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健康意识在提高,但是急救资源依然是比较缺乏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作为社会工作的学生,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的迫切性,医务社工在公共卫生领域可大有作为。目下缺口和需求极大,但供给远远不够,社会工作参与到急救事业中去,可以释放更多光芒,推动公共卫生迈向更广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