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上午,学院邀请到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群学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梁肖月,为我校2019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做了主题为“从社区营造视角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经验分享――以大栅栏社区营造实验为例”的专题讲座。围绕“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营造”两个概念,梁肖月老师从社区问题出发,为大家介绍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背景、政策环境,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等。
在社区工作的两年,梁肖月老师深刻体会到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必要性,和缺乏居民参与导致社区工作难以开展的困难,从小区建筑这一问题出发,联想到可以成立社区的环保小分队,再从环保小分队到社区环保类社会组织,实践出真知,梁老师结合在社区的所见所闻,生动地为同学们讲述了社区社会组织应现实需求而生,以及政府政策的相应支持的发展过程,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社区社会组织这一概念。
在介绍完社区社会组织后,梁老师以台湾省桃米村地震后的社区重建作为社造案例讲述了“社区营造”这一理念的起源和发展,以“中路坑溪除草”这一小事件所反映的当地居民对于生存环境的态度、对于社区这一概念的理解,引出了“社区营造”这一理念,并结合Ostrom的资源产权分类等知识,向同学们讲述了桃米村社区营造过程中的“共有财”、“治理机制”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日本古川町社造案例,古川町居民从河流生态问题出发,自发清洁河道以及喂养锦鲤、“守护锦鲤”,这一系列小事,增强了居民对于自身生存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逐步发展出一系列自组织,营造出了良好的社区氛围,日常爱护社区不再是惊天动地,而是日常生活;住在这里的居民是基于对这个地方的爱,而采取共同的行动。
两个案例讲解都从细微的小事出发,引出相应的理论解释,最终,回到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大栅栏街道的“社区营造”的案例,从社区自组织的“育种”到“小苗”、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最基础的资源调查到对组织的培育和评估,梁老师对大栅栏街道社会组织的培育实践做了细致的讲解。
本次讲座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践,同学们通过本次讲座对社区营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座结束后梁老师表示欢迎同学们到大栅栏街道实地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