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旅游5月15日电(门妍 肖依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更加明确要求广大博物馆要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来。”吴卫国说。
随着各地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加强博物馆的建设,尤其是对民办博物馆政策的放开,使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缩短人们对博物馆的直线距离固然是件好事。谁来保证这些博物馆的藏品与展品的质量呢?吴卫国建议,尽快完善有关博物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把控博物馆的准入标准。“避免一些重复性的或是有一定趣味性却没有太多实质内容的博物馆建设。”博物馆本身就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集中体现,大规模的盲目建设本身就是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曾经做过一项影响人们进入博物馆的障碍调查,这些障碍包括年龄、收入、距离、质量等。(调查)结果显示最大的障碍是距离。”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多,距离已不再是最大的障碍,“以后博物馆之间的竞争就是质量,尤其是展馆品味与藏品质量的深度较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博物馆的价值在于给人们增加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场感’。”增加人们的参与度,使更多的人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有或没有的知识,也是一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普及全民的文博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吴卫国认为,不妨考虑将其纳入大众教育的范畴,“甚至可以把中小学生的课堂‘搬入博物馆。’”清除大众学习文博知识的障碍,提高全民对博物馆的认识,同样也是国际博物馆日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