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新就业群体子女的表达能力,2025年10月2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乡工项目组社工走进房山区长阳镇朱岗子村,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开展了“小小演说家”表达力提升小组的第二期活动。活动以“故事小种子”为主题,通过“节奏模仿—故事接龙—定格剧场”三大环节,完成了一场从“不敢说”到“我要说”的奇妙蜕变。
活动伊始,乡工项目组社工以一段“拍腿+拍手”的节奏游戏迅速破冰。“两拍腿、一拍手、三击掌!”节奏由慢到快,难度逐步升级,孩子们从拘谨跟拍到主动请缨当“节奏领袖”,注意力与自信心同步升温。热身仅五分钟,现场已是一片跃跃欲试的氛围。
“故事接龙”环节把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先由社工抛出故事开头:“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孩子们依次接力:“原来是一颗会说话的星星”“它带我去月亮上吃冰淇淋”“结果冰淇淋是云朵做的,吃了会飞”……童稚的句子在社工的适时追问下被赋予逻辑与细节,最终汇成一篇四百多字的“星空奇遇记”。为鼓励倾听与即时回应,社工为每一次精彩衔接发放“故事小种子”贴纸,孩子们的脸上写满成就感。随后的“故事定格剧场”让语言转化为肢体,孩子自由组队,用雕像姿势定格场景,其他孩子们猜场景、评细节,笑声不断。

演说舞台余温未散,会议室的“课业加油站”又悄悄开张,乡工项目组的社工以古典诗词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在古诗中感受传统文化。活动尾声,社工邀请每位成员用一句话分享“最骄傲的瞬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敢看着大家的眼睛说话!”“我学会了等别人说完再开口!”“原来听故事也这么有趣!”


通过本次小组活动,孩子们的表达自信心、叙述能力、沟通技能等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夕阳西下,孩子们把写满祝福的“故事小种子”贴纸贴到村委会的“成长树”展板上,迎着秋日的微风,小小的演说梦想正悄悄发芽。看着孩子们童真满怀收获的笑脸,项目组社工也十分欣慰并充满信心。未来,乡工项目组将持续扎根朱岗子村,长期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更契合更丰富多彩的活动。
图片:王梓研
编辑:张天帅
审校:郑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