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24级社会工作本科学业导师选聘座谈会在研教楼的社会工作实验室举行。此次会议采用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24级社会工作本科新生及他们的学业导师,共同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学术旅程。
会议由院长助理庞志老师主持,整个流程紧凑而富有成效。会议共分为四个环节,旨在通过多维度的交流与分享,为新生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学术殿堂的桥梁。
第一环节:人才培养的展望
会议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首先对各位参会师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社会工作专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及学校在社工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我校作为全国首批33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和首批入围的国家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基地,始终致力于培养一流的社会工作管理者、教育者和研究者。赵老师强调,我校社会工作教育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在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组织了海内外多项交流活动。同时,学校还深入县乡开展扶贫工作,出版电子报和教育丛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术资源。最后,赵老师对新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环节:导师职责与学生要求的明确
随后,庞志老师详细阐述了学业导师的职责和任务。他强调,导师们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树立科研意识,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导师的工作职责包括: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树立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养;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帮助学生规划好个人职业生涯,引导学生确立未来发展方向。此外,庞老师还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导师,主动寻求帮助,按时提交读书报告和课程计划,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并汇报科研项目进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业论文修养。
第三环节:导师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
在第三环节中,线上与线下的导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历、研究领域及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张继焦老师希望学生对人类学和中国式社会化感兴趣;韩克庆老师则提出了“三多四品”的学生要求,即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以及真诚、友善、笃行、谦让的品格;王剑峰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社会治理和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方面的兴趣偏好,并希望学生能够拥有广阔的视野;童根兴老师则倾向于寻找喜欢读书和社会组织管理领域的学生,建议学生开阔视野;田丰老师展示了自己在贵州的调研背景,希望学生能够保持兴趣并具备承受磨练的毅力;王晶老师介绍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室的方向,并欢迎学生参与社会政策研究项目;潘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以及对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多读书、多思考并扎实下基层;任莉颖老师则主要在社会抽样调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历,并对社区治理和数字社会感兴趣,她希望学生喜欢数据分析统计,具备好奇心和合作精神以及承受能力;张浩老师希望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值得投入的方向。
线下参会的导师们同样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分享和对同学们的期望。陈涛老师比较了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异同,并强调了按照自己兴趣和方向学习的重要性;李原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经历,并鼓励学生培养人际交流能力;沈杰老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谈起,分享了青年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学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刁鹏飞老师提出了从本科开始培养更能实现“三个一流者”的目标,并希望学生能够交好“三个朋友”——读书写作、兴趣团体和文体活动;周少贤老师则结合自己的心理学背景,阐述了社工专业的温度与深度,并表示将为学生提供认真的帮助;李玥康老师作为新加入的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留学经历和社工实践心得,并强调了实践在社工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导师们的分享之后,新生们纷纷举手提问,与导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导师们耐心解答了新生们关于专业学习、就业前景等方面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新领域。
第四环节:总结与展望
会议的最后,庞志老师对各位学业导师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总结了导师们所展现出的关心、热心、爱心和责任心。他衷心祝愿24级新生能够在学业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越飞越高、越走越远。最终会议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