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讯:2022年5月27日15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院特聘教授景天魁教授做客社会学院笃学讲堂,在线上带来专题为“时空社会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赵一红教授主持。社会学院笃学讲堂由社会学院主办,社会学院信息中心、社会学社协办。
相较于我们熟知的农村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等分支学科,时空社会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仍旧处在开拓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景天魁教授从时空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时空社会学现阶段的概况,并借此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此领域。
景天魁教授首先从国内研究讲起。1999年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一文首次从时空视角解释中国发展实践的尝试,重新定义了时空压缩概念,并与吉登斯时空延伸概念相对应。该文还认为先行现代化的国家是“时空延伸”,后发展国家的发展环境是“时空压缩”,“时空压缩与”“时空延伸”的统一是超越进化的;“超越进化”的时空框架是“社会时空”观。
在2000年,景天魁教授主持写作《中国社会发展与发展社会学》,将“时空压缩”、“超越进化”等概念和理念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和深化,并贯穿在全书的整体结构中,这也是国内首次从社会时空视角探讨中国发展问题和发展社会学的著作。随后在2002年,景天魁教授出版了《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一书,在本书中,景天魁教授做了关于社会发展时空结构的研究的理论尝试,并明确的指出了社会发展时空结构研究的逻辑和方法基础。2006年10月,景天魁教授访问英国剑桥大学期间,与朱红文教授合作,精选了10本英、法、德、美等国学者关于时空社会学的有影响的著作进行翻译,于2011年出版了国内第一套时空社会学丛书——时空社会学译丛。此后一段时期,越来越多的社会学者开始从事时空社会学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并在2019年共同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时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景天魁教授指出,国外研究与国内情况不同。早期的时空社会学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齐美尔等经典大师,他们为时空社会学的研究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中期欧美也出现一众大师,例如福柯、大卫·哈维、吉登斯等都推动了时空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近些年来,国外时空社会学的兴起,主要是面对现当代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心与边缘、传统与现代性、以及不公平、不平衡等发展问题的新挑战所作出的理论回应。
景天魁教授强调,时空社会学将时空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社会事件都发生在时空之中、所有社会事件的变化都与时空变量有关、时空观是科学变革的基础。正是因为这种时空坐标、时空解释、时空观的独特性,造就了时空社会学基础学科的学科地位。而近当代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心与边缘、传统与现代性、等发展问题的新挑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和变化、社会流动和阶层分化等新问题和新机遇,使得时空社会学不断地开拓别具理论视角的学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今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演变,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新特性,迫切需要从时空角度建构新的分析框架,而时空社会学正好适应这一迫切需要。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发展呼唤新的时空观,而时空社会学正是以这种时空观作为研究对象。
由此,景天魁教授在此基础上为同学们拓展了有关自然时空、社会时空、社会时空观的知识,以便于同学们在广阔的视角下理解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景天魁教授强调,时间和空间不仅是社会生产的构成性要素,它们本身也是社会生产出来的。社会时空观作为时空观念发展的新阶段,已经体现在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
在这个阶段,人力、资本、资源的全球性优化配置冲破了原有的空间界限,附立在地理空间上的是更深不可测的权利空间、利益空间、战略空间和文化心理空间;快速、瞬时乃至近乎“零时间”的变化节奏体现了全新的时间含义,戏剧性地重组和压缩了人和地域之间的时空维度。新的时空特性对人们的心理、文化和行为构成严峻挑战,同时,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变化也成为全球化时代最深刻、最基础性的变化。所以,重塑时空观念就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重塑时空观念正是时空社会学的旨趣和优势所在。
随后,景天魁教授从方法论角度对时空社会学定义——时空社会学是从时间和空间特别是社会时空的特性和视角出发,运用时空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的一门分支社会学。简言之,它是研究社会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的社会学。
最后,景天魁教授回答了“为何提出与吉登斯相反的时空压缩理论”与“在高度时空压缩的条件下,如何评价中国的特色社会发展体系”的问题,预告了下期讲座将结合实例介绍时空社会学的具体方法。至此,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曹志新
摄影:熊梦圆
排版:张天帅
审核:赵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