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村村)3月20日,“《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创刊号发刊座谈会暨首届社会研究方法工作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行。
在《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创刊号发刊仪式上,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光金研究员指出,中国社会学经过四十余年的恢复重建,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一直缺少一本专门的方法类刊物对研究方法进行专门而深入的讨论。《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的创刊是社会学研究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举措,希望《社会研究方法评论》能够在全国同行的支持下,逐步办成一本对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光金研究员致辞(主办方供图)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董海军教授,重庆大学出版社社长饶帮华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与年鉴管理处处长刘普先后致辞。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研究员向作者代表赠送了《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的样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典研究员向作者代表赠送了《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的样书(主办方供图)
参加座谈会的代表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31岁,跨越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和90后等六代学人;学科领域涵盖了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座谈会围绕“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社会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回顾与反思”“社会研究方法教学与实践的现状及问题”“社会研究方法发展前瞻”三个议题进行研讨,与会学者认为,我国社会科学中的研究方法研究在过去四十年里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呈现出压缩式展开的特点。当前,研究方法的总体进程基本跟上了国际步伐,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但是,社会方法领域内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我们的整体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存在教材陈旧、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缺乏方法交流讨论等问题,有些研究人员对方法的学习不深不透,在科研实践中存在着误用、滥用方法的情况,在下一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二是,数字化时代,社会研究方法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例如,测量工具的更新和发展,分析工具的研发和创新,本土化进程中的方法反思等等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议题。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创刊号发刊座谈会暨首届社会研究方法工作坊在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在平行工作坊环节,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围绕“方法论”“田野与课堂”“计算社会科学”等三个主题进行研讨。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主编赵联飞研究员介绍,兴办这样一本集刊是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酝酿了近三年的结果。在2021年,该室研究人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前往全国七个城市的十余所高校进行拜访、调研和约稿。目前,第二期的内容已经初步定稿,正在进行第三期的组稿工作,力争都在2022年出版。未来,《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将本着“社会有道,求道需术”的理念,奉行“繁荣方法,精进研究”的宗旨,坚守“求实创新,有见则立”的原则,坚持“海纳百川,开放融通”的方针,最大程度调动学界的积极性,吸引不同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其中,促进社会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领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并致力于在学界乃至更大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苏州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大学出版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院所的六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